只不过.....
自己这个太子还没有胡闹到为了一己之私,便提出国战二字。
“爹,您应该清楚。”
“儿子此时提出国战,乃是想看看我大明民心如何?”
“凤阳案过后,儿子命御史严查地方,地方官员的贪污乱象有所改观。”
“胡逆一案,朝中、地方的不法官员也杀了个七七八八。”
“再加上您设坛讲学,士子之心抓的牢牢的。”
“所以此时大兴国战,是为了横扫四夷不假。”
“儿子也是想检验一下。”
“看看勋贵案、凤阳案、胡逆案过后,民心提升了多少,我大明的国力又增加了几何。”
若不是提出国战,只是朝廷下令,征讨北元。
那终究只是朝廷的事,也终究只有文臣武将能够参与。
士林百姓中,哪怕有人心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志。
可不在军籍,不事朝堂,终究不能参与进来。
可国战却是不同。
提出国战,有志之人可不顾籍贯,报名投军。
普通百姓可捐粮、运粮,士子可发表言论巩固人心,世家也可出钱劳军。
这样一来,不仅朝中的文臣武将愈发重视。
百姓、士子,还有詹同那些世家都能一并参与进来。
毕竟以国为战。
一旦战败,虽不至于国土沦丧,可国家尊严必然受损。
朱标就是要设立一个全民目标。
让大明境内的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大明的凝聚力。
朱标很清楚。
对中原大地这些可爱的人来说,越是艰难的时节,大家越是能团结一心。
越是富足,大家越.......不提也罢。
至于眼下大明的境地,当真到了不得不提出国战,才能应对四夷?
当然也是没有。
相反。
如今大明军武正盛,不说此战必胜,但也有八成的胜算。
“标儿,宋濂那些文臣....”
“父皇放心,此时文臣越是不安,三日后的晚宴落罢,他们越是能勠力同心。”
见朱标神情淡然,似胸有成竹一般。
老朱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至于国战落败,危及国朝威严.....
这种情况老朱也不是没有想过。
只不过,那又如何?
眼下大明国力正盛,经得起失败。
他朱重八也从来不怕失败。
再者说了。
儿子不行,那就让他这个当老子的亲自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