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样转头,对朱元璋拱手道:
“陛下,风物长宜放眼量!儿臣来详细解释为何要这么算国民之大账。”
他徐徐道来:
“朝廷做事情,应当有一个原则,就是注重效果。一个政策,如果没有收效,弊大于利,那就不是个好政策。”
开济微微冷笑,却没有打断,要看他能吐出什么象牙来。
六部众臣,还有一些文官,同样如此。
陆知白方才的算法,他们觉得是一种新思路,但到底是不是诡辩,还要验证。
陆知白接着讲:“朝廷的种种政策,说到底了,就只有两件事——
降低治理成本的同时,尽量提高治理效果。”
“什么叫治理成本?就是实施治理,维持部门运转,不得不付出的花费。”
“我们需要再引入另一个概念,叫‘社会整体支出’。官与民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要把我们的国家,看作一个整体。
不管明面还是暗里,大明都有整体的收入和支出,这就是国民大账!”
“折色法——降低官员实际俸禄,增加贪腐行为,百姓利益受损,朝廷信用下跌;
同时,治贪开支增加。而这些人,明明可以好好做事,却选择了蝇营狗苟,也就是说,官僚系统行政效率也下降了,处理政事不如预期……”
陆知白总结道:“陛下,折色法没有直接导致严重后果,但它却是原因的原因,是根源所在!”
朱元璋没有回应,而是瞳孔微缩,死死的盯住陆知白,仍在琢磨,要不要把贪腐也算在折色头上。
原来账,还可以这么算!
陆知白话音落下不久,殿内便是一片哗然。
许多官员都感觉到,自己被震撼了!
礼部尚书对财政制度并不很了解,他微微张开嘴巴,好像看到了新世界,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
那几位高级御史,平日里以监察百官、检举不法行为为己任,此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他们身着绣有獬豸的官服,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几位翰林学士,饱读诗书,对国家政策有着独特见解。此时他们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似在消化陆知白这番话中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