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朱标的班底够铁吗?

常茂与他相比,简直乖巧得像幼儿园学生……

老朱也只是勉强压得住蓝玉,不然蓝玉早就老实服帖,怎么敢一次次的枉法?

就算朱标没有早逝,老朱能不能忍蓝玉到最后,也还是两说。

若让陆知白选盟友,徐达和李文忠,都是比蓝玉更好的选择。

只可惜,历史上这二人先后因病而亡。

现在已经开始倒计时了……

即便如今医疗水平已有进步,陆知白也没把握一定能改写他们的命运。

总体而言,陆知白认为,如今的朱标,看似满朝都是太子党,实则处境尴尬!

朱标还没有养成自己的核心班底。

东宫属官虽多,却更多是一种荣誉象征,没有掌握朝廷实权。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朱高炽。

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同样是太子,朱高炽却能被称为“大明常务副皇帝”。

他在监国期间积累了深厚的政治资本和人脉。

朱棣虽不喜欢他,两个弟弟对他攻击也颇为凶残,各种明争暗斗。

但朱高炽愣是数次化险为夷,最终登上了皇位。

这背后,少不了他嫡系人马的鼎力相助。

这也是储君竞争带来的好处,逼迫群臣站队,有过命的交情,形成凝聚力;

朱标地位太稳,反倒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因此,朱高炽是史上最有权势的太子。

而朱标,只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

朱高炽监国时,六部尚书每日寅时便候在东宫廊下;

朱标的东宫属官,递个奏章一样要经通政司三道查验。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俩的父亲,性格截然不同!

朱标会有如今的处境,最大原因在于朱元璋实在太过强势,对皇权高度敏感,多疑雄猜!

即便允许朱标开始处理政事,这也只是锻炼储君的必要手段,并不代表朱标拥有很大的自主决策权。

甚至于,朱标二十二才开始学习理政,比起历史上的一些太子,算得上很晚了。

唐朝的一些太子,十五六岁便已开始练习处理政事。

第二个原因,是朱元璋对结党营私的极度敏感。

身为太子,朱标自然明白这层忌讳,因此,或许也不愿显得过于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