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旱

陈锐也不再劝,柔声道:“陪我去看看吧。”

前几日,陈锐叫人去寻来大量竹子,粗如大腿,而且必须要直,全部烤干,言说有大用,众人皆不解,但还是依照他所说的做了。

墨家子弟全部投入建设洛阳城中,没人有空,所以陈锐就叫了胡甲帮忙。

四五天才彻底弄好。

胡甲非常好奇,弄这么多竹子,这是做什么?难道要做水渠吗?陈锐抵达时,四五个人围着数十节竹子,堆在田间地头,见到陈锐他们几个忙起身见礼。

陈锐望着竹子,用脚踢踢,发现都差不多粗细,而且笔直无比,十分满意,点头道:“你们做得很好。这样的竹子正是我想要的。”

他命令几个人将竹子接起,寻了个空闲地头,道:“挖坑。不用太大,比碗口更粗些就成。”

胡甲一边叫人做,一边道:“先生这是做什么?”

陈锐仰头看看天上太阳,道:“今年估计要大旱,县尊不做准备可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我现在就是要做好准备,这是用来打井的。”

胡甲惊讶道:“先生,打井用竹子吗?”

陈锐道:“没错。”

陈锐所用技术,为宋朝发明,至清代成熟的井盐技术。

这是四川人民开辟井盐时发明的卓筒井技术,古时挖井,一般采用的真就是挖,挖口井基本上要用数十个人,数十日才成。

但卓筒井技术不需要,卓筒井打的井口很窄,也就是碗口粗细,但使用机械替代人力,快了不止一辈,清代最深的盐井,能达到一千多米,哪怕当时的西方也没有能力打这么深的井。

陈锐直接拿来就用,而且他不需要很深,只要有个十来米就成,要知道盐井基本上都是几百米深,需要半个月打,而十来米,可能一两天就打成了,根本不需要太多时间。

第一日,他们打下去大约两丈多,第二天一个上午,便已经打到十来米,陈锐又叫他们多打几米。打完后他立刻装上唧筒。

说是唧筒,却与寻常的唧筒不同,本质上就是压井的改进版。

不过采用的是牛皮充当单向阀,因为没有橡胶,安装完成后,他叫胡甲他们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