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眼等候在一旁的苏培盛,胤禛嘱咐道:“动手吧,那个人不能留着了。”
苏培盛领命而去。
躬身退去的时候,苏培盛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竟然已经习惯了看着王爷与人争斗,帮着王爷与人争斗。
除了几个关键人物,京城中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场流言的源头也不过是一场戏而已。
那位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李大人,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殷勤地向雍亲王府送起了东西。
那个时候,胤禩还在禁足,没有人知道,康熙的这场怒火要持续多久,也没有人知道,这场怒火的背后,还有没有后续。
不止是李大人,其实那个时候,有不少曾经亲近胤禩的人,都曾或明或暗的向胤禛表达过有意投靠的意思。
如今回想起来,李大人既不是送来礼物最丰富的人,也不是家世最显赫的人。
但是胤禛一眼就看上了他。
原因只有一个,在所有的人中,李大人是那个最心急最狠毒的人。
因为过去深受胤禩的信任,李大人掌管了不少胤禩对外往来的信件和银子。
在一个月前,李大人把这些当做礼物送到了雍亲王府中。
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也不过如此。
从那个时候开始,胤禛便决定只用这一次,这位李大人便再没了张口说话的机会。
这样的人,他用着不放心。
果然几日后,当康熙帝派来的人追查到离谱上的时候,这位李大人已经畏罪自杀了,留下一封书信,自称是为大阿哥鸣不平,明明都是想要和太子争宠。
凭什么一个只是禁足几日便完事了,而大阿哥为大清朝和康熙帝辛苦多年,却落得个终身监禁的下场。
他还说那日雍亲王附在他耳边,说的话其实是警告他不许。私下打探皇子们的消息,至于后边故作惊讶的表情,甚至最初的种种谣言,完全是他一个人编造出来的。
在书信中,他还交代了自己并非受大阿哥指使,完全是因出于激愤才自发做了这样的事情。
消息传出后,满堂哗然。
他们不曾想到,表面上对胤禩如此忠心的人,竟然是大阿哥的人。
但最相信李大人这封遗书的人是康熙。
他就说自己培养儿子们这些年来,总不能孩子们个个都如此不懂事,定然是身边有那些小人在使坏。
想到这里,他对李大人越发恨的牙痒。
过去的花旗,如今的李卿,都是一群心思歹毒的卑劣之徒,想要利用他的儿子,为自己谋取私利罢了。
想到这里,康熙索性直接抄没了李府,将三族之内的人全部流放,其他族人也再不许进京。
这件事情后,众人似乎看到了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依旧像过去那般维护。
一时间,满堂之中再无人敢质疑胤礽的身份。
这其中,唯一例外的或许便是胤禩了。
------------------
胤禩虽然也对李府的两面三刀恨得牙痒,但唇亡齿寒,胤禩觉得自己若不能成为太子,只怕将来二哥一定会报复自己的。
他招来几个亲近的人,私下密谋。
先是狠狠咒骂了李府,觉得皇阿玛还是太仁慈了,若是让他决定便是屠了李府的九族,也不足为惜。
在过去,胤禩向来以宽和仁善,礼贤下士的样子示人。
如今直接开骂,也是心中实在急了。
“吩咐下去,所有人现在全力查太子的错处,只要一经查证,便立刻上奏弹劾。”
胤禩阴沉着下令,原本还算俊俏的脸庞显得可怖起来,下边的几个人都低着头,不敢开口,生怕惹怒了这位暴躁的主子。
“皇阿玛竟然能废掉他一次,便能有第二次。”胤禩无暇顾及身边人的表情,只管倾倒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只要太子废了,我便有机会了。”
“我有机会了,就是在坐诸位的机会!”
发完了脾气,胤禩也没忘来颗甜枣,激励大家。
“八爷说的有道理,是人都会犯错,太子自然也不例外。”很快,响应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只要咱们上下一心,不愁抓不住太子的错处!”
几个人渐渐情绪激动了起来。
他们深信,只要太子退位便能换来自己的大好前程!
很快,他们就搜罗到了太子的问题。
只是,这些问题都太小了,暂时不足以动摇康熙对太子的信任。
下朝回府的夜里,胤禩将这些证据看了又看,还是没能找到突破口,愁的都要长白头发了。
为什么二哥做太子那样容易!
他想做太子就这样难呢!
胤禩觉得很不公平!
---------------------------
朝堂上的事情再激烈凶险, 表面上也与后宅无关。
在世人的眼中,那是男人的战场。
这日,弘晖的先生来找宜修,“福晋,如今小阿哥已经学有小成,该出去游学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