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放下从陇西送过来的情报,然后拿起从楚地九江郡送过来的情报。
看着上面蒙武说九江郡百姓,多对秦人有所抵触的事情,不由轻哼了一声,几个字不由自主的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八个字,让始皇帝很忌讳,或者说他本就是对这些预言之类的有些信。
只不过,姜妄的一步步动作,在不经意间慢慢改变了始皇帝的认知。
但即便不相信这样的谶言,始皇帝想到这句话也会不舒服。
他之前之所以想要先发展九江郡,开拓百越和岭南,也是与这句话的影响有关系。
“陛下,先生有奏折,今日呈了上来。”见到始皇帝发呆,赵高提醒了句。
“先生有奏折,你怎么不早告诉朕,把先生的奏折拿过来。”始皇帝训了赵高一句。
赵高也不以为意,他都被训习惯了,听到始皇帝的话,屁颠屁颠的去找姜妄的奏折。
姜妄的奏折说了最近巡游关中,发现的问题。
大概意思就是劝解始皇帝儒法道并用的。
这是因为,虽然姜妄说服了始皇帝,减少苛政和刑罚,与民休养生息,但此时的秦国依旧以法家为主体。
准确的说是以商鞅那一套为主体。
这是因为始皇帝认为这套政策好,但却忽视了其中的弊端。
而一直以来,秦国下层百姓就有通过上阵杀敌改变自己平头百姓的希望,所以整个秦国社会变成一个极端尚武的战争机器。
但姜妄在巡视关中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之前忽视的弊端,那就是继续推行商鞅之政,法家又过于强调通过刑罚治理天下,而疏于对礼的教育,这就出现了重功名轻教化的情形。
这种情况会造成秦朝上下都趋名逐利,而大家都趋于名利,对于国家、社稷和君主的责任心自然成为退居末次的选项了。
所以,姜妄才提议儒法道并用,有法束缚、有儒教礼,这样才能长久。
这也就是已故大儒荀况提倡的儒法并行,对善良之人用德行束缚,对恶人用法律管教。
看着姜妄的奏折,始皇帝久久无言,始皇帝聪明,当姜妄提出这些之后,他就意识到姜妄说的有道理。
同时,也知道姜妄是想让他重视六国投过来的那些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