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问。
“王相公,实际能足额授田的不多,如果一丁真有百亩地,那他收入起码有近百石,纳四石正租和义仓地子,也在可承受之内。”
“况且义仓粮取之于民,仍用之于民,”
“义仓本来是备灾救荒之用,如今拿出放贷,这与本意不符。”
“王相公,义仓粮收的粮食,得合理利用,我们只是拿出一部份出借给常平仓,常平仓以此放贷给贫困百姓救济,或是用做本钱和买,稳定物价,都是利国利民的良策,我们并没有跟前朝大业时隋炀帝一样,直接把义仓粮挪做它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番争论。
李世民最后还是迫于现实,处处缺钱,十分无奈,好不容易看到个活水源头,也顾不得太多其它了。
最终还是决定按亩征收义仓粮,每亩两升,不论官绅贵族一体征收。
各州县义仓,由支度司派人管理,州县和地方乡老监管,一半义仓粮借给常平仓做本钱和买与放青苗贷。
支度司下有了三大仓储系统,正仓储国家正租粮赋,义仓储义仓地子,常平仓以朝廷收缴的公廨钱和户税钱、借支义仓粮做本,和买粮食货物、借给常平社为本钱放青苗贷。
常平社是常平仓下属单位,相当于是大唐第一家官方银行,主要负责放贷,以后也会开展诸如有息存款,贵重物品保管、金银兑换、异地汇兑、贵重物品押运等业务。
现在唐朝没有有息存储的这种业务,你要存钱到别人那,还得交费,所以开点利息,吸揽一些百姓手里的零散闲钱,再拿来放贷收息,这里面能赚个差价。
这种东西武怀玉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也是很好赚钱的买卖。
但魏征却总忧心忡忡的,他也说不上到底哪里有问题,但就觉得这样搞好像打开了一扇地狱之门,十分可怕。
总觉得这以后会出问题。
就跟债券一样。
他对很多新鲜的东西,很反对抗拒,老魏是个复古派,巴不得恢复周礼周制,虽不说恢复井田制吧,但很多新鲜的东西,他觉得不可靠。
朝廷应当只是治理百姓的,征收税赋,轻徭薄赋才对,现在朝廷居然开始要自己入市赚钱,还有放贷等,又要把义仓粮变成一种正税,他很反对。
但反对无效。
李世民现在缺钱,大唐朝廷财政已经十分困难,他要想有所作为,想要灭突厥灭吐谷浑甚至将来再征辽东高句丽,或是恢复汉之西域,没有钱是不行的。
这场关于大唐财政的廷议,最后还是勉强达成了一致。
李世民本来想给武怀玉这个大唐皇家财政发展和改革计划小组组长,再加个衔,以便更好的领改革计划。
这个衔便是参议朝政。
秦琼、萧瑀、魏征三人都是以参议朝政衔入政事堂为相的。
不过面对拜相的诱惑,武怀玉还是忍住了,实在是他资历太浅了,现在身兼数职,都老有人向皇帝进谏。
这要是拜相,估计反对者更多。
没那必要,慢慢来就好。
虽然皇帝提出来要给怀玉加衔拜相,他直接拒绝了,但皇帝能提出拜相,已经是对武怀玉极大的认可了。
对此心里很不是味道的是戴胄,这位本来尚书左丞当的好好的,皇帝升他民部尚书,结果武怀玉兼了个民部侍郎,本来也没在意,雍州别驾兼尚书的都有,毕竟那位置特殊。
可谁想到他又判度支,现在更是搞出这么多新花样来,深得皇帝赞赏,这便显得他这个尚书很尴尬了。
幸好武怀玉没接受宰相任命,否则侍郎拜宰相,那他这尚书还呆的下?到时惯例肯定是武怀玉进民部尚书,他就得离开民部。
感觉很尴尬的戴胄在皇帝宣布廷议结束时,站了出来,请求退位让贤,他愿意再回尚书省做尚书右丞,把民部尚书的位置交给武怀玉。
武怀玉也站了出来。
“陛下,臣一人身兼数职,实在是难以思虑周全,还请陛下收回民部侍郎判度支、治书侍御史之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