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鱼河堡的情况

大明北地就是这样,常年干旱少雨,田地全靠灌溉,离水源近的地方还好,可以引水。

要是离水源远的,又没有水利设施,那就得挑水浇灌了,如今大旱之年,靠挑水就是杯水车薪,一年累死累活下来,根本收获不了多少粮食。

而且,如今税收极高,种出的粮食,大半要交出去,甚至可能高达六七成之多,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养活家庭。

所以,百姓宁愿逃荒出去,也不愿开荒种地。

这也是明末流贼屡剿不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明朝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饥荒问题。

一路上,王毅看到了不少沟渠水池的痕迹,只可惜水利设施失效,常年无水流入,已经废弃了。

小主,

如果官府能将水利设施修复,那弃耕的土地,将会变成大片的良田沃土。

当然了,要修复这些水利设施,那就要大量的钱财,即使每年朝廷会拨下这个款项,也会被贪官污吏层层克扣,本就有限的经费,最终能有多少到达地方呢?

开垦田地种植,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和水源,目前有王毅带来一千多百姓,加上堡中原有人口,有两千出头的人数,人口问题暂时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要解决水利设施的问题。

巡视田亩结束,王毅召集鱼河堡工匠,一共二十六名,其中打铁匠有九名,其余为木匠、石匠、修蹄匠等。

在听到王毅让他们打造水利所需的器具之后,都是面有犹豫之色,他们都是匠户,打造兵器之类的,是他们糊口的活计。

王毅自是看出了工匠们的疑虑,这些工匠近两年来,没有拿到半点工钱,最多也就领些米面、盐巴之类的生活物资,且数量极为有限。

所以,直接先将拖欠工匠的工钱发了下去,并承诺以后会给予谷溪村工匠初始级别的工钱,前提是要听从他的指挥与安排。

对于工匠,王毅是极为重视,无论是军用、民用的工具器械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的手艺。

拿到工钱的工匠们,无不是欢喜异常,又得到了王毅每月按时给工钱承诺,直言要跟着王毅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