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辽东湾撒网招匠人 论观点小哥针时弊

虽然刘大贵也听不懂是啥意思,但不影响他的理解,就是在这里加工的钢化琉璃比山东加工的更好。

走出琉璃工坊,在码头上视察了码头建设的进度,刘大贵介绍说这码头的主体建设基本完成,现在正在清理航道,估计到八月底能全部完工,等清理完成后五千料的大海船都进得来。

小主,

离开庄园回到铁山镇的第三天,李掌柜才交接完成毛大帅私人铁矿的代理手续。这让程风彻底放下心来,只让李掌柜安排那些铁矿上的工人全部停止炼铁,集中所有人手开采矿石。

七月底,出去招人的船只陆陆续续的返回汇报,各大小头领各显神通,招来各种匠人四百多户,能写会算的九十二户,一百八十二人。

其中还有四十一位童生,十六位秀才,能写会算的女子,七十位,干过掌柜账房的五十五人。

这些工匠中人数最多的是泥瓦匠,其次是木匠与石匠。较少的是铜匠与皮匠。还十九户铁匠,这年头能有铁匠没被边军抓了劳役,也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了。

最让大少感兴趣是这些工匠中竟然有两户是做水晶镜的匠人,这让大少有些庆幸自己运气好。有这两户匠人,自己望远镜的性能又上了一层楼。

更让大少直呼老天爷保佑的是,还有五家是玩玉石雕刻的高档匠人,大少爷原以为像玩玉石雕刻的这种工匠,一般的主人家都不会把他们放弃,就算逃难都会带着一起逃。

毕竟这样的工匠比较难得,从来就没有想过能在流民里找到这样的匠人。

找到这五户匠人的小头领还专程跑过来问,这做玉石的工匠要不要?大少怎么可能会说不要啊?赶紧招呼:要,五家全要,一个都不能少,马上接到铁山镇来。

回头又一想,只接五户也不行,不放心啊。于是直接让大家去接所有的工匠,别的先不管,先把这里的匠人和识字的全部接走,新招的护卫及家属回头再来接。

于是田思胜,朱春良等带着人开始四面八方的去接这些工匠和家人。

八月初三,大少在皮岛拜别了毛文龙,准备返回山东,并承诺很快就会再来,到时候会给东江镇带一些粮食过来。

八月初六,大少组织人手把那些读书识字人家和那些铜匠,铁匠,皮匠,玉石匠,水晶镜匠人全部跟随自己上了大福船,这些人需要带回山东去进行培训和工作。

其他的工匠要到白翎岛上去参加岛屿建设。

离开铁山镇,朱春良带着船队沿朝鲜半岛海岸线直奔白翎岛,大少的大福船分道扬镳航向正南,直接穿过黄海海域,只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路上也没有遇见巡逻的船,顺风顺水的回到了成山头。

这一次回来,程风高兴极了,自己不但招来了一堆的文化人,还招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玉石匠人和水晶匠人。

大少高高兴兴的带着这些宝贝们下了船,把那些读书的人交给学校去安排培训新文字教学。

把那铁匠交给罗三,铜匠,玉石水晶匠全部交给刘老实,十一户皮匠交给程大龙,大少要建自己的皮革厂,以后的皮带,皮包,皮鞋可全靠他们了。

田思胜也不敢耽搁,在码头上装上了运往东江镇的粮食和各种需要销售的物资,匆匆忙忙的回白翎岛汇合船队再次去东江镇接人,毕竟现在白翎岛上的护卫力量实在太薄弱,不抓紧点时间总感到心里不踏实。

大少本想开开心心的在家休息一天,可惜这里的事情太多,他压根没有休息的时间,因为地里的马铃薯已经全部枯萎了,村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大少刚下自船没有多久,才把工匠的分配方案安排下去,村民就找上来询问。好在,马铃薯地离码头并不远,也在海边上。

大少只好勉为其难的去看了一下,那马铃薯秧已经完全枯萎,除了马铃薯蛋蛋却还在土里没有被挖出来。

大少只能让村民们安排工具,大称,准备第二天开挖,并核实亩产的重量。

又是一年八月八,全堡凡是有是地位的人都来了,大家都想看看这,马铃薯的产量到底是多少?

当初在这里建实验田的时候,大少就是有意意一亩一块一亩块,全是方块地所以根本不用丈量,一块地就是一亩。

大少先让人把那些成熟的马铃薯种子从那枯萎的枝叶上收集起来。总共只两亩地的庄稼,过来帮忙干活的人又很多,四五人一笼,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收集到种子四五斤的样子。

种子收集好在大家的一个见证下,已经在地里休眠了好多天的马铃薯,被一蓬一蓬的挖了出来。

沙土地加复合肥料种马铃薯,本来就是天作之合。一秼株的马铃薯从地上挖出来单独过秤,单株的产量把大家都震惊了。

一株马铃薯少的能产出五六斤,多的能有七八斤,一亩地竟然高达三千多斤,这产量实在是太吓人了。总共两亩马铃薯地,就收获差不多有七千斤。

人多庄稼少,总共两亩地的马铃薯,不到两盏茶的时间,就被清理了出来。

看着那一筐一筐的马铃薯,大少的心也放了下来,产量虽然不是特别的高,但这是明朝,这已经很恐怖了。

大少很高兴,小手一挥:“大家帮帮忙,把这马铃薯个大的全部选出来,最少要鸡蛋大小的。

选出来之后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晒两天。没鸡蛋大的放一边,咱们今天晚饭吃马铃薯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东家,为何要如此?咱们这马铃薯刚收上来,不留着做种吗?为什么要晒?俺们记得种的时候这种子可都是鲜活的。”

对于程风的安排,在场的没人听得懂,刚收上来的马铃薯,不是要留着这种吗?为什么马上就要拿到太阳底下去晒?村民们大惑不得其解。

程风呵呵一笑:“因为咱们要给这些大个的马铃薯催芽啊,现在时间还早,咱们还能再种一季。

可是这刚收上来的马铃薯,还处在休眠期,如果放任其自然苏醒,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它都不可能会发芽。

可现在时间还够,咱们还能再种一季,那就得想办法让它提前苏醒发芽。下面就是催芽的方法,大家记好啦。

你们把这大个的选出来,在太阳底下晒上两三天,等到这马铃薯的皮被晒得起了褶皱之后,就移到屋子里去,下面铺上细沙,在上面用细砂盖了,每天洒几次水,保持那细沙的湿润,等几天它就发芽了,咱们就可以继续种。

这一次咱们可以种上三十亩,等到明年开春,咱们就可以种上五百亩,夏收后就能种植五千亩,等到明年冬天来临之时,咱们再也不会饿饭了。”

大少的发言刚停,田边地头便传来了一片哭泣之声。无数的村民在这一刻,觉得心里的什么东西突然消失了。

在场观摩的袁可立,沈有容也是热泪盈眶,他们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竟然有如此高的产量,这一亩地都能赶上上等良田十亩地的产量了。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在大明就是推广不开呢?袁可立,沈有容都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特别是袁可立,他同徐光启认识二十多年,知道徐光启为了推广这些作物,花了数十年时间,可始终推广不出去。

老百姓也知道有这高产作物,可除了富贵人家会种一点点自用,老百姓就是没人种植,不知道原因为何。

大少哪里知道自己的老师心里有这么多的想法,只等着村民们哭够了,安静了,这才挥挥手,

指着马铃薯地旁边的那些红薯说:“大家不要激动,我看着那红薯也已经成熟可以收获了,过两天咱们挖红薯,那东西的产量更吓人,大家可要有心理准备呀。”

这天做晚饭的时候,周边九处食堂都派了厨子来到学校的食堂,学习制作马铃薯菜的方法。

在大少的亲自指导下,烤土豆,煮土豆,炸土豆,青椒土豆泥,青椒土豆丝,青椒土豆片,西红柿土豆酸菜汤等等土豆系菜肴被做了出来,小小土豆的一百种做法,让大家都开了只眼界。

可惜两亩地的产量并不多,选完种子后只有一千来斤的小土豆可食,学校分得最多也只有三百来斤,其它食堂还不到一百斤。

一场土豆宴,除了居委会在家的几位和袁沈二人能多吃几口外,所有的村民都只能一种菜品尝一口,哪怕是青椒炒的,大家也没品尝出个辣味来。

吃过晚饭,大少晃晃悠悠的去老师的家里交作业,正好袁、沈二人,也在院子里乘凉聊天,正好说到这个高产作物为什么推广不出去的原因?

二人正分析不明白原由,见到程风拿着本子进来,沈有容笑道:“咱们二人可能是当局者迷,正好你那小徒弟来了,他是局外人,也许他那神秘得不行的启蒙先生也和他说过这事的原由,要不听听他是怎么理解的,也许咱们能从他嘴里听出些门道来。”

袁可立觉得有理,虚谷这小子的启蒙先生非一般人,也许能从他启蒙先生的嘴里听到一些不一样的说法。

大少蹦蹦跳跳的来到两老头面前行礼:“沈爷爷好,老师好。”然后把手里的毛笔字递给袁可立:“老师,这是学生这段时间写的字,请老师查阅。”

袁可立接过作业本放在桌上,与沈有容对视一眼,然后哈哈一笑:“小虚谷啊,你总是外出,学业定然拉下不少,老师今天要考校下你的学问。”

一听老师要考校学问,程风心里就发虚,只要一考四书五经的内容,自己准挨揍,今晚估摸着自己的小胖手又要倒霉了。

心里老大不愿意,虚的不行,嘴里还不得不接受,只能恭敬的行礼:“请老师出题。”

袁可立捋着胡须:“老师今日不考校你圣人经典,只考校你些时政。”

大少听老师说不考自己圣人经典,只考一些时政,身上顿感一松。

只要不考圣人经典就好,至于时政麻随便考,只要是不需要标准答案的就不怕。

随便什么内容的时政,都可以信口胡诌,天南地北的一通瞎侃,总能说出一些子丑寅卯来。

看见程风突然放松下来的神情,袁可立就知道,只要不考这小子四书五经的内容,这小子就是一副天知地知无所不知的架势。

袁可立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这高产的作物,咱大明很早就有,各地富户都有的种。

特别是这玉粟黍和红薯,成化爷的时候皇宫里就有种,成化爷还推广过,可没有推广开,只在大家富户里有少许种植,普通百姓并不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