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刘仲达叹气道,“走了哥哥,我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你当然咯,一直是甩手掌柜,啥事都靠我。”方选心中腹诽,开口安慰到,“贤弟之才能,并不在我之下,近期我不在奋威,贤弟刚好可以一展身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哥哥说笑了。”刘仲达无奈摆手,“哥哥要去多日,若是思念弟弟,切记多多来信。”
“真肉麻,搞得生离死别一样。”方选顿感无语,只好口头客气几句,让刘仲达不用再送了。
说话间,已经走到乌山东门附近,眼见天色确实有异,刘仲达这才勒住马匹,又目送了许久,才和范文怀领着一众随从返程。
车队继续前行,沿着乌山脚下的官道北进,过了渭河桥后,就进入了一片开阔的平原。
眼前两面有山,左侧是渭南县县城所在的渭山,右边则是乌山山脉。随着地形变化,眼前的平原变得愈发宽阔。
“好地方啊,沃野千里。”方选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心中感慨。
车队虽然走的是官道,但是路况并不好,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宽度也只能容下两辆牛车,所以行进速度依旧缓慢。
一路上,方选和李思惕并行闲聊。
由于过去从未离开过黄土城和乌山,所以对周围的环境一无所知,此时刚好有空闲,便向李思惕请教。
李思惕也不吝赐教,给他科普了周围的山川地理。
渭河和泾河发源在同一地区,都是泾阳北方草原,两条河分别从泾阳的西北方和北方南下,在泾阳城北即将交汇时,又突然分开。渭河蜿蜒南下,经过渭南县后,往西偏移,再跃过黄土城不远,另有两条小河汇入,水量大大增加,随后便南下进入越国。
泾河则朝东拐弯,行进约百里后才转头南下,又行进三百里,便是奋威郡东境的廊山口,再有数十里便来到越国的江夏郡,之后又朝东转向,成为越夏两国的天然边境。
泾阳的地名,就因在泾河南岸而得。
由于地处泾河湾三角洲,土地十分肥沃,所以泾阳一直是人口大郡。
明面上只有一万户,其中五千户口和土地属于泾阳侯封邑,另有五千属于朝廷。实际上,泾阳侯控制的人口和土地早已远超一万户,只是一直向朝廷瞒报而已。
泾阳本地粮食产量很高,又有铁矿和麻、葛等物产,城北百里之内还有几处马场,所以保有至少两千精骑,其中最精锐的八百重甲骑兵,号称黑骑铁卫,平时跟随泾阳侯不离左右。此次世子之所以能够快速稳定局面,想必就是因为他掌握了铁卫所致。
“屁的铁卫。”方选心中腹诽,“还不是眼看着氐人来去自如,这老登还是趁早死了的好,省得来祸害自己人。”
思忖间天上开始飘下雨点,前方不远处,则出现了一座城市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