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阶级不同,地位不同,视野不同,谋生方式不同,关注点自然不同。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
好似多喝热水,这玩意儿其实也就实行了几十年,便成了社会共识。
报纸也一样。
第一期的时候,大家惊讶一下——
嚯,之前没见过啊!啥?邸报?以前只有官老爷才能看的?那咱们也过一过官老爷的瘾!
后来嘛……新一期报纸怎么还不售卖,看不到报纸,浑身刺挠。
报纸的畅销度远超柳文岳想象。
主要还是现在有的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能去县城逛逛,回村就是吹嘘的资本,就是见过世面的人。
长安也一样,别看是都市,其实信息一样滞后。
报纸上面,除了讲一讲那些普通人不关心的官面的文章,还有很多天南海北的各种新奇趣事,好似给普通人打开一扇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活小妙招,很多略微尖锐的现实事件点评。
于是,稿子不愁了。
谁还不想当个意见领袖,不想享受一下聚光灯下的生活。
采风使,出现了。
大部分都是兼职。
比如说商贾。
比如说官吏,特别是御史台的御史……完全属于专业对口,他们干的就是风闻奏事的活儿,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每天接触太多太多,太离谱的消息,或者是想要打击政治对手,立刻就挥毫泼墨写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送去文学馆。
瞧,他们不仅仅接受了报纸的出现,还立刻开始发掘报纸的作用……
柳文岳笑的开心。
接受好啊……波及面,影响范围,越大越好!
面对那些盗印,只要不是在长安明目张胆的弄,柳文岳一律放任自流,于是,新行业出现了,有的人带着报纸去各州府抄录售卖,说书人根据报纸进行二创糊口……乃至有人开始和邱掌柜探讨关于代理权的问题,还有的则是想要自己开办报纸,可惜,无论是纸张,还是消息,还是抄录,若是没有东宫的名头盯着,一般人还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