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八旗特色,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骑兵善于战马,战斗意志坚韧,重甲,硬弓装备率高。
何况,无论秦汉唐,又或辽金元,新势力崛起初期,常常伴随名将辈出。
大明经过两百余年延续,处在王朝末年,积弊成疾,沉疴难愈,开始走下坡路,两相对比辽东军事失利挺正常。
土木堡以来,将领地位日渐低下,兵丁玩忽职守,疏于训练,遇敌战术越来越呆板,小仗小胜,大战大败。
万历朝以来,朝廷官场党同伐异,官吏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内阁晋升渠道堵塞,缺乏领兵作战经验的将领,整个朝堂从皇帝到官吏依靠幻想打仗成为主流。
前线将领,军门世家出现,彼此互相照顾各家子弟,导致军中难以出现新鲜血液。
九边军镇,尤其是辽东战场表现的尤为突出,以前百官认为单纯是辽东军野战打不过建奴八旗,两军野战明军要么不战而溃,要么一触即溃,要么久战不利溃退,建奴八旗却百折不挠,反复冲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适合明军,不适合八旗。
然而,建奴八旗真的不可战胜吗?
朕认为未必,宁锦之战,满桂,赵率教与建奴骑兵野战,便能成功击退对方。
营州之战,满桂,金国凤,姜襄,遭遇济尔哈朗的镶蓝旗骑兵,亦能凭借出色的战术取胜。
什么恐奴症,一触即溃,统统都是扯淡,根本原因朝廷在战略性决战表现拉垮。
皇帝不善军务,文官不善军务,精通军务的将领报国无门,前线领兵将领缺乏严明纪律,不具备十万,数十万兵勇行动一致,坚决执行战略进攻计划的能力,进而,没法完成大规模作战。
万历末年至天启朝以来,朝廷数次集中各路大军与建奴大战,然而,现实反复打脸,辽东乃至朝廷没有一支主动进攻消灭建奴主力的劲旅。
近几十年,朝廷财政逐渐拮据,导致前线边军缺饷缺粮缺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