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到了先帝之时,竟使得种粮之人无粮可吃。
这虽说是各地豪强私吞土地所致的问题,但作为朝廷诸公,天子依旧要承担首要责任。
我们欲要教化万民,首先还是得让他们能够吃饱饭。
正所谓仓廪充实才会知晓礼节,衣食富足才会懂得荣辱。
如今三辅贼寇平定,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郡、河西郡、河内郡以及河南尹等地,都在招募民众进行屯田。
如此一来,四处的流民与饥民转而成为耕农,既可以提供大量粮食,使得粮食充足、畜牧丰盛,又可以让他们不被豪强和贼寇所裹挟。”
屯田之策,乃是刘辩大力推行之举。
为了此一策略,他甚至在此前不惜得罪三辅之地的豪族,毅然拿上林苑以及其他皇家园囿开刀,数次削减。
这已然成为朝廷目前的重大政策,说白了,此乃皇帝本人主导的文治之措。
刘辩如此一说,不少人便以为刘辩在得知三辅大胜之后,终于安定下心来,开始自我夸赞了。
毕竟三辅安定,意味着雒阳拥有了一块坚实的根基。
益州的粮食能够通过汉中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再抵达雒阳,此乃当年刘邦成就帝王之业的路径。
只要这个基本盘得以稳住,平定关东群雄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或许,接下来的天子,才是真正的天子。
就是不知道,天子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呢?
眼见众人即将恭维,刘辩举手示意众人稍等,接着继续说道:“下一步呢,我打算在百姓闲时征发民夫,兴建官道。一旦官道畅通,四方便能通畅无阻。”
闻言,众人顿时愣住,天子大张旗鼓地搞出这般动静,所说的竟然只是这样的小事。
小主,
不过,也有城府深沉之人继续等待,毕竟谁也不知道天子此举是否声东击西。
此时,尚书令贾诩微微沉吟,而后拱手道:“陛下圣明,兴建官道实乃利国利民之壮举。此策一出,便如明灯照亮前路,为大汉之昌盛再添新辉。”
说到这里,贾诩站了起来,一边捋胡须,一边道:“陛下,诸公且看,官道畅通,四方通畅,其一可促进商贸往来。
货物得以快速流通,各地物产互通有无,商路繁荣则经济兴盛,百姓之生活必将日益富足。
其二,利于军事部署。一旦有战事,兵员、粮草可迅速转运,大大提高我大汉军队之反应速度与作战能力。
其三,可加强对地方之管控。政令得以高效传达,各地消息往来便捷,陛下之威德可更顺畅地泽被四方。
其四,文化交流亦将因官道之畅通而愈发频繁。不同地域之风俗、学问相互交融,可促进我大汉文化之繁荣发展。陛下此举,高瞻远瞩,实乃为大汉之千秋基业奠定坚实基础。”
闻言,众人皆是一阵沉默无语,其中有正直之士已然在心中暗暗腹诽贾诩。
刘辩也是爽朗一笑,脸色微微泛红。
确实,他仅仅说了一句话,贾诩便如此大肆吹嘘,弄得他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对于贾诩的做派,刘辩心中也略知一二。
在古往今来,其实朝堂之中存在一个规则,或者说即便不是在朝堂,也有这样的规则。
那便是若想寻找心腹之人,要去找那些升迁无望的边缘人物,而非那些风头正劲的当红之人,即便这当红之人再厉害非凡。
边缘人物一旦进入权力中心,会对权力的来源产生极大的敬畏与服从。
毕竟,那些一生下来就注定能走进权力中心的人,你提拔他,他说不定还会觉得你在讨好他。
而边缘人物,由于根基、名望等各方面原因,原本绝无可能进入权力中心。
因此,他们被提拔后,就会产生极大的依赖心态。
为了这份知遇之恩,他们会付出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忠心。所谓 “士为知己者死”,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反之,就好比何进提拔了袁绍,可你看袁绍对何进又有多少忠心呢?
何进提拔了王谦,想与对方结成儿女亲家,对方都不愿意。
何苗提拔了乐隐,乐隐为之战死。
这种规律,即便是以贾诩的聪明睿智,也难以逃脱。
如今,刘辩便是这个权力的来源,而贾诩就是原本的边缘人物。
他如今不顾各个派系的拉拢,每到下值之时,就闭门自守,不与任何人交往,完全是一副天子孤臣的模样。
而刘辩无论颁布什么政令,他都能从中找出无数的好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