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明把太后最新的决定讲述给了郡王,有了曹太后的手谕,满朝文武也不会在妄加议论,郡王追封亲生父母的心愿,基本就能被执行下去。
听闻如此幸事,让郡王郁结的心情变大好 ,连带抽搐的状况也被压抑下去了许多,他从床边立起对身边的人说:
“如果不能尽孝,当个皇帝又有何意义!”
两府官员默然,郡王又传令给中书:“明日的登基大典,一切从简,删掉任何打赏的环节!”
赵仲针进言:“父王,如此怕不妥吧!打赏下人是常例,他们忙前忙后,多少希望有点收获的!”
郡王态度坚决的说:“先帝的葬礼,因为身体原因,我未能全程尽孝,但在钱财上已经是按最高的规格,参与者获得的赏赐已经不少了。
但现在国家和内库的钱帛并无多少剩余,到了有关我的事,必需要从简,我想这也符合先帝的遗志!”
听完后,周围的所有人包括南陵温等,都齐呼:“郡王英明!”
第二日的登基大典,果真一切从简,由于身体缘故,郡王只出席了加冕仪式,剩下的步奏全由赵仲针代劳。
郡王获得了宗室长老的祝福,在太后的见证下,赐新名赵曙,等外开始称帝。
他正式入住皇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两府一帮旧臣,官阶增加一级(类似于现代的正部升副国,待遇增加),但职位没有改变。
随后又将赵仲针任命为同平章事(荣誉职位,根据皇帝的意思入朝议政),赵仲明则是继承了濮王的爵位。
由于此时曹太后尚在垂帘听政,这一系列的安排,拟成旨后,还要经过太后签字。
邓绾想攀附新帝,表示自己的立场,他借机生事,出列提出:
“陛下正值壮年,一上位的勤俭之举,已经赢得臣子们的一片忠心,恳请太后拟定扯帘日期,已安抚天下人心!”
邓绾的话虽然难听,但的确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连一向被认为是皇后一派的韩稚圭和欧阳永叔等都刻意保持沉默。
这时候,御史中丞司马君实站了出来,他反驳邓绾说:
“陛下和太后乃是母子之情,先帝临终之际也是托孤于太后,若新帝刚登基,就议论此事,这反而会让天下人去议论陛下的私德,会有母子不和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