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年、敌情

隆治五年,春,二月初二,山西,大同镇。

“贾将军!城中只有五万士卒,城外鞑子骑兵足足有十五万有余,这可如何是好啊!”

大同知府白耀祖看着城外黑压压的鞑子骑兵,哪怕知道贾琛的厉害,也是让他揪心不已。

没错,距离上次贾琛封爵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贾琛一路高升,虽无太大的战绩,但所有北疆的士兵们都知道,在贾琛手下当兵是最幸福不过的了。

不仅吃的好,装备好,战后抚恤也高,更厉害的是贾琛从不打没把握的仗,所有这三年来,与后金鞑子打了大大小小百余仗,愣是没吃一点亏,最坏的局面不过是打了个平手,这让贾琛在北疆边军中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一年前,宁远边城总兵、镇北侯获罪革职,新任的宁远总兵甄远建乃是太上皇兴平一脉之人,甄远建上任后,深感贾琛的边军中的威武,而此时的贾琛经过两年的征战,爵位已升到了一等子,差一步就可封伯了。

军职也升到了从三品的宁远将军,只凭封号,就不难看出隆治帝对贾琛的期望了。

而甄远建身为兴平一脉,肯定不想看到被打压下去的开国一脉再次雄起,急奏太上皇,以宁远边城已定,但山西大同一带有鞑子踪迹,便请求旨意让贾琛坐镇大同,以防鞑子袭击。

而贾琛在接到旨意后,就带领着自己的本部兵马一万余人赶往大同,至此已有一年有余,没想到甄远建一语成谶,还真的有鞑子扣关,虽然晚了点。

“白知府不必担心,求援的文书已经发了出去,城内粮草充足,守上三月,绰绰有余,白知府可是不相信我贾琛的厉害吗!”

“岂敢岂敢,贾大人的威名方圆百里谁人不知?”

大同知府白耀祖拱了拱手,赔笑道。

对于贾琛,如果只用他那十七岁的年龄和他人相比,那可就太小看他了,当初贾琛刚刚调来大同,本来白耀祖还想拿捏一下他。

没想到贾琛一来就开无双,上来就率部下接手了大同四门,全城封锁,以雷厉手段接管了城西大营的两万驻军,带兵的主将以克扣军饷,买卖军械下狱,超过七成的中级军官以触犯军法或斩首、革职下狱。

一时间整个大同人心惶惶,白耀祖在惊骇贾琛其手段,也马不停蹄的奏写弹劾奏章送往京城,没想到贾琛派人将其拦了下来,并带兵冲到府衙之上,拿着白家私下和后金鞑子走私证据,逼着白耀祖投入贾琛旗下,白耀祖为了家族,只好为贾琛所用。

有了大同第一家族白家的配合,贾琛很快就掌控了局面,而且有了白家为例,各个世家大族很快投诚,贾琛除了问罪了几个平时行事跋扈、与鞑子牵扯较深的家族,其他家族都交了一定的“罚款”后,轻拿轻放。

在肃清了反对的声音后,贾琛就立马重整大同驻军,“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一代伟人的名录,只要手中卧有兵权,那怕后面行事被弹劾了,朝廷处置他还得看他手中的大军愿不愿意了!

大同驻军兵额三万,但在前一任的统领手中大肆克扣军饷,喝兵血后,现在在营的士卒还不足两万,其中大部分还都是老弱病残,青壮不足七千。

贾琛了解情况后,就立即拿出二十万两白银做为军饷,将一些不合适的兵员剔除,每个人补足军饷,并多发半年军饷让其归家。

或许有人疑问贾琛从哪来这么多钱,这就不得提一提了,在接到移防大同调令后,宁远总兵甄远建为了赶紧把贾琛弄走,可对贾琛的要求是百般配合。

虽然朝廷旨意已下,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贾琛其实也想脱离征北大军编制,自行发展。

在甄远建没来之前,贾琛就发现他的实力扩张已经受到了阻碍,无论是军职还是部下士卒。虽然有征北大将军牛继宗和开国一脉的人一直在照拂着他,但现在军中已经没有位置腾给他了,而且各营兵马都攥在各位统领手里,兵额有限。

贾琛部下一万士卒还是隆治帝开恩,特殊批复的,按照军制,贾琛最多领兵五千。

贾琛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在察觉到这些难题后,贾琛就计划着如何脱落北疆,没想到甄远建帮了他一把,虽然贾琛有意离开,但明面上肯定还是要做做样子。

没想的让甄远建以为贾琛不愿离开,就许诺了贾琛诸多好处,让其赶紧开拔前往大同,贾琛也没想到还会有一笔意外之财。

本来贾琛手中的一万士卒就是步九骑一,没想到甄远建为了让贾琛赶紧离开,不仅送了十万两白银的开拔费,还送了两千匹战马,这让贾琛的旗下就勉强有了三千骑兵和七千步卒。

而后贾琛又在军械处支取了一千副铁甲,和一大批甄总兵友情资助的武器铠甲等军械后,才依依不舍的与甄远建告别前往大同,这让甄远建呕心不已,总感觉被坑了又找不出原因。

而到了大同之后,抄了几个跳的比较欢的世家之后,手中就有了近百万两白银,而后剩下的世家为了逃避贾琛的追究,又提供了近百万两的白银,所以现在贾琛,不差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将一些老弱病残兵员剔除后,整个驻军大营里还有不到五千的士卒,可想,如果发生战争,就这点士兵,如何抵挡敌军。

随后,贾琛就下令重新招收两万千新兵,补足驻军三万的规模,再招收一万辅兵,做为补充兵员。

而后就展开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由贾琛所部一万人的精锐士卒以一带四,尽快形成战斗力,在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贾琛就让各部由老兵带领新兵分批剿灭大同一带的马匪及一些小的鞑子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