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莎,很遗憾政府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是请你们先不要放弃希望。
我们中方项目部仍然在研究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噪音对你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我们目前已经有了一个构想,买这个制氧装置回去也是为了进行实验,希望能够将这个构想变成现实。”
阿伊莎难以置信地瞪大双眼,好半天才开口。
“你们说的是真的吗?中方项目部没有放弃我们?”
白筝重重地点头:“当然是真的,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追求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不想破坏你们的环境,所以,阿伊莎,请你们再坚持一下,也许会有转机的。”
白筝不敢将话说得太死,但她眼里的真诚,已经让阿伊莎泪目。
她抓着白筝的手不住点头,反复地朝她道谢,仿佛是预见他们所说的一定会实现一般。
项目仍在攻克之中,白筝和梁屿川都不能和这个异国女孩说得太多。
但是几句简单的承诺,已经刻在了双方的心里。
从渔具店出来后,白筝的眉头重新蹙到了一起。
她催促梁屿川:“学长,我们还是快点回去吧。万一利达市政府什么时候正式把消息送达项目部,那就真的来不及了!”
梁屿川无奈地摇了摇头,耐着性子开解她:“这就回去了,你别急,还有时间的……”
尽管如是说,他的手底下也没有磨蹭,一路风驰电掣地回到了项目部。
两个人齐头并进钻进了办公室,除了工作以外,再也没说过其他的话。
白日里在海边那一点纷飞的小思绪,因为工作的紧迫,全部被抛之脑后。
后面几日的办公区里,梁屿川的办公室再没熄过灯。
梁屿川、白筝和巫郑三人,几乎是没日没夜地研究那个未曾面世过的气泡幕装置。
白筝利用学校庞大的资源库,从海量的资源中寻找所有关于气泡降噪的原理和事项。
巫郑整了个大水盆,研究梁屿川买回来的鱼塘增氧装置。
而梁屿川,则负责在他们提供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之上,一遍一遍地尝试着绘制起泡装置的模型。
数不清的图纸在办公室中飞舞,梁屿川笔下的东西,也逐渐由简单变得复杂。
三天之后,一个圆端形的“发泡器”在梁屿川的笔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