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婆媳两个起身迎到门前,门帘儿打起。

郑太医须发灰白,提着个小药箱走进房间。

门前,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小药童,均站在门外施礼,没有进门。

郑太医与婆媳二人见礼后,进了王瑾仪卧房。

“外面的一个是我二儿子,他擅长儿科,我特意把他带来。另一个是我长房玄孙,一会儿开了药就交给他,找人带他去把药煎了。”

说起来,在中国古代中医传承为世代家传。小儿年幼时从死记硬背医书开始,同时跟随长辈出诊或做药童,积累诊断经验。

等到有了一定认知,就会从整理医案着手,培养后代走向医疗诊断独立。要想能独立行医,还需要更久时间。

这就注定了传统中医人数很少,只因培养时间长,出师独立行医周期长!

门外站着一位中年人和一个稚童,小童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站在门外却很沉稳,与门前的中年人并排而立。

过了一炷香时间,门开了,丫鬟引着中年人进了王瑾仪房间。

郑老太医一边收拾药箱一边与祖母吴氏聊着王瑾仪的病情。

郑郎中进门先与老夫人见礼。听郑老太医吩咐道,

“你也给王家小姐,切个脉,然后我们再聊。”

郑郎中遵父命,坐在王瑾仪床边的锦凳儿上,仔细地感受着脉息的变化。

房门轻合,祖父和父亲走进房间,与郑老太医无声地互相见礼,分别落座,静静地等待着郑郎中的诊断。

王瑾仪在昏睡中正经历着人生快进式的洗礼。

从幼儿园到少年宫,从小学到大学,亲人们都像快进一样从眼前迅速飘过,无论自己如何想抓住他们,总是不能如愿,可自己还是努力的扑上去,要抱住亲人们,又反复扑空。

最后,累的王瑾仪浑身酸痛,这时陈智远从远处走来,搀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