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递瓦的,屋顶上盖瓦的,四条竹梯时不时地上下送瓦片的人,到中午饭点时已经完工大半,剩下傍晚之前可以完成。
午餐照旧,大家吃完就赶紧开工,连李老先生也要动手去搬瓦片,说是自己也要参与。
王小帅随他,年龄大是大一点,好歹在自己家里也是干农活的,只要不上梯子,随他怎么搞。
终于没一会儿,李老先生来到食堂里喝水,歇息一下。
“李老先生,重活咱别干了,您来看看学生所用的笔墨纸砚吧。”王小帅做个请的手势。
李老先生顺着手势一看,笔墨纸砚分别摆在四个竹筐里,这下不用说,直接过去上手翻来覆去地看。
都是正常的合格产品,笔墨纸砚技术已经很成熟,王小帅自然也不会去买后世那种着名的产品,在现阶段满足够用的标准就好,毕竟王家村还是很穷的。
李老先生一圈看完:“不错,这文房四宝买的好,一看就是成熟工匠的手笔。”
“不错,县城笔墨轩买来的,可贵了。”
“笔墨轩的东西?难怪看起来眼熟,还有这《论语》、《千字文》,加起来是很贵了。大气!”李老先生竖起个大拇指。
“说笑了,无奈实力不济,不然更好。”王小帅颇为自得。
“不不不,自古读书都是很费钱,您小小年纪就有这般作为,实属难得!刚吃饱就想到办学校教化百姓,这是办好事!”李老先生夸赞道。
“教化百姓不敢,只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王小帅脱口而出。
“哎呀!若世人都有王小哥这般认识,何愁学风不兴啊!”李老师赞叹道。
又带着李老先生去看仓库看了课桌。
开业那一波高峰过后,在补齐大户的订货,竹器厂一切力量全力生产课桌。
讲台及靠背椅,竹制的。
十六套双人课桌,竹制的。
长条凳,无靠背,竹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