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那喜欢记仇的老祖宗

虽然不知道这好战基因到底是这么出现的,但我承认,博主说的都对。”

网友【弹幕】:“那些说不好战的,来来来,这八个字你们扛不扛的住: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网友【弹幕】:“好家伙,你把这玩意搬出来,那我还能说啥。

谁不想吃头稥?谁不想族谱单开一页?”

网友【弹幕】:“呵呵,封建迷信,什么族谱,什么头香的,我就不同了,我只想封狼居胥。”

网友【弹幕】:“别的不说,反正以前小时后拿木棍当枪玩游戏,都得有个队形。”

........

【当你承认自己有好战基因,承认自己是战斗民族后。

那你就应该好好想想,这玩意是怎么来的了。

或者说,你的好战基因,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传承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只要横向对比一下你就明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好战,并不是所有人都好战,也不是所有人生下来就好战。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你说性本恶也行。

可不管这么说,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不应该有那么重的好战思想才对。

根据一点点的调查,你会发现。

了解一点历史的人,要比不了解历史的人好战。

完全了解历史的人,反而会转向保守,但依旧是及其好战的。

显然这种好战基因,它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

就是那一段段历史记载,给了大家这种基因。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基因的传承,还有儒家思想的功劳。

甚至可以说,历史,就是因为经过了儒家思想的改变,才会有这种好战基因的传承。

没想到吧,那满嘴仁义道德,开口之乎者也的儒家,还有这功能吧。

这其实要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说起。

儒家的教义,在董仲舒手上,就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儒家学说在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孔夫子时期。

奉行的是周礼,是适应于分封制的一个学说。

主张的就是以仁义治国,依靠的是自觉,自律,是以自己去管自己。

这想法是好的,就是太理想化了一点。

哪怕是到今天,咱们物质条件,基本不缺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法律的约束。

不然的话,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而在古代那种衣食不足的年代,想要依靠自觉,自律来约束人,那就过于异想天开了。

这种学说在大汉时期,那就是开历史倒车了。

汉武帝作为一个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的皇帝。

他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儒家学说的。

但是,当时的他却又需要借一个名声足够大。

在民间足够仁义的学说,来稳固当时大汉内部。

以此来帮助他安定国内,让他在对外出兵的时候,不要受到国内的制衡。

于是,儒家学说,就进入到了他的眼前。

因为儒家自春秋出现开始,虽然出现过公羊一派,但总体的教义,都是以仁义治国。

它当时的名声是很好的,是很容易被民众所接受的。

于是武帝,并让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大汉名义上是以儒治国,实则却依旧是法制,也就是儒皮法骨。

并且首次提出了三纲五伦,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以及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这一手,算是为整个神州往后的数千年,定义了一个忠,孝二字。

臣要忠于君,子要孝于父,妻要从于夫,这就是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义。

为的就是将全国的人洗脑,无条件的服从汉武帝的指挥,算是加强君权的手段。

不过呢,别忘了武帝用儒家治国的根本想法。

汉武帝是想用儒家安定国内,为他对外作战提供条件的。

说到底,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就是为打仗做准备的。

所以那时的儒家,是极具侵略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