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违反了大明法律,他都会上报太子,要求依法惩处。
刘伯温秉公执法,
甚至使他与大明的开国元勋李善长产生了矛盾,也为他日后仕途坎坷埋下了伏笔。”
“后来,朱元璋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
刘基却劝说道:‘李善长虽有失误,但他的功绩显着,享有崇高威望,且能协调众将之间的关系。’
朱元璋问道:‘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竟然还替他求情?其实,我是想让你接替他的丞相之位。’
刘基却叩首道:‘这万万不可。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房屋的梁柱,必须使用坚固粗大的木材。若用细小木材,房屋将即刻崩塌。’
随后,李善长辞官归乡。
朱元璋提议任命杨宪为新的丞相。
尽管杨宪与刘基关系融洽,但刘基仍反对道:‘杨宪虽具备丞相之才,却缺乏应有的气度。丞相需如水般平静,以义理为准则,不掺杂个人情感,这点杨宪做不到。’
小主,
朱元璋进而询问汪广洋的合适性,刘基直言:‘他的气度甚至比杨宪还要狭小。’
当朱元璋提到胡惟庸时,刘基再次表达担忧:“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怕胡惟庸会拉翻这辆马车。”
朱元璋感叹道:‘看来,我的丞相还是非你莫属。’
刘基谢绝道:‘我过于嫉恶如仇,又不善于处理琐碎事务。若勉强担任此重任,恐辜负皇上厚望。天下英才辈出,只要皇上细心寻觅,定能找到合适人选。前述几人,确实不宜担任丞相。’
事后证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均因各自问题而获罪,
可见刘基识人之准!”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风寒。
得此消息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领御医前往探望。
御医为刘基开具了药方,他按照药方取药并煎服。
然而,服药后刘基却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
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
朱元璋听后只是轻描淡写地安慰他宽心养病,这让刘基感到心寒。
三月下旬,刘伯温的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自由活动。
在朱元璋特别派遣的人员的护送下,
他由儿子刘琏陪伴,从京师出发返回故乡。
回到家中后,他拒绝了亲人和乡邻们为他寻来的各种药物,只是努力保持正常的饮食。
几天后,刘基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
于是召集两个儿子,准备向他们交代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