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狄仁杰忠的是国家和百姓,而不是某一个人

这样的官员,才是百姓心中真正的好官,

才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苏治继续讲解道,

“其实,

如何选择皇位继承人,

也是一直困扰着武则天的一个大难题。

她在武氏子弟与自己的儿子之间,始终摇摆不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是选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

则意味着她亲手创立的‘大周政权’将走向终结。

而若传位给武氏子弟,她又担忧自己儿孙未来的命运将会如何。

正是在这种关键的时刻,

以狄仁杰为首的拥李派朝臣,便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他们积极游说武则天,

力劝她接回庐陵王李显,并将其立为皇太子。

在他们的努力下,武氏子弟夺取皇位的企图,最终宣告失败。

其实,武则天是有意传位于武氏子弟的。

天授二年(691年),

即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二年,

她的侄子武承嗣,便暗中指使王庆之等人上表,

请求武则天立自己为皇太子。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两位宰相的强烈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当武则天召见王庆之,

询问他为何要立武承嗣为太子时,

王庆之直言不讳地表示:'今日谁有天下,而立李氏子弟为继承人?'

武则天闻言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好言劝慰王庆之。

这表明武则天其实并不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

只是由于朝中重臣的反对,

她无法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后来,

武则天又产生了立武氏子弟为继承人的想法,

但遭到狄仁杰的坚决反对。

狄仁杰不仅态度明确,

还十分懂得武则天身为人母的心理,

并针对这一点,进行了巧妙的谏劝。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道:‘姑侄与母子孰亲?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武则天叹息道:‘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狄仁杰回应道:‘天子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有所不知?'

最终,在狄仁杰等朝臣的极力劝说下,

武则天于圣历元年接回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

恢复了李氏弟子对皇位的合法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