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朱元璋,朱棣识人用人的眼光无疑更加准确。
在朱棣众多子嗣中,
长子朱高炽与次子朱高煦,无疑是最具皇位继承资格的两位。
长子朱高炽虽体态臃肿、身体欠佳,但他却以仁爱之心赢得了许多朝臣和百姓的人心。
且作为嫡长子,他天生便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次子朱高煦则宛如朱棣的低配版,
他作战英勇无比,在靖难之役中屡建奇功。
朱棣一直在这两位儿子之间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哪一个来做皇位的接班人才比较好。
后来,朱棣向大才子解缙征求意见。
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让朱棣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正是朱高炽之子朱瞻基的聪慧与才华,让朱棣下定了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历史也给出了证明,证明朱棣的选择是明智之举。
朱高炽与朱瞻基父子二人,虽在位时间短暂,却共同缔造了华夏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仁宣之治”。
而且,朱棣为儿子和孙子精心挑选的智囊团,也比朱元璋给孙子朱允炆挑选的强。
他们就是明朝历史上着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位内阁重臣,历经四朝。
在“三杨”的辅佐下,朱高炽顺利的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登上皇位。
朱瞻基则在“三杨”的悉心教导与辅佐下,
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将明朝推向了“仁宣盛世”。
这些事情,朱由检自然是知道的。
而他现在最缺的,其实也是值得他信任的辅政大臣。
据不完全统计,
崇祯皇帝在位的十七年年间,光内阁大学士就换了五十人,
而整个大明朝二百多年间,内阁大学士总数也才一百六十多人!
而且,死在崇祯手上的内阁首辅就有两个,
因他而死的总督、巡抚也都是两位数,
被他关进监狱的高级官员更是多达三位数。
这种极端的行为,
不仅彰显了他对大臣的不信任,
更是他内心极度矛盾和自卑的写照。
现在好了,
朱由检可以直接请老祖宗来帮忙整顿朝纲,选拔忠臣贤良,顺便还能传授自己一些做皇帝的宝贵经验。
这不仅让朱由检本人得到了解脱,也将为大明朝廷注入新的希望与活力。
在朱由检盯着界面傻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