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要造出来一台性能差不多的,开起来不会经常犯毛病的,那就可以了。发动机和变速箱还采用进口的话,我觉得其余零部件的生产要好很多。”
“三两,其实这次过来也是想跟你商量一个事情。你说咱们要是跟汽车公司谈,引进汽车生产线呢?就像东华厂一样。”邱鹏程认真地问道。
这是他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跟杨建功商量了好久,还是觉得这样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邱哥,如果说咱们现在有了已经机械生产的技术储备,那么我觉得这个事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陈三两笑着说道。
“但是咱们现在是要技术没技术、要车床没车床,咱们就算是跟他们合作了,引进了生产线,将来咱们在零件国产化的道路上要走多久呢?”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要给他们的公司做多大的贡献?其实当初我也想这么建议来着,只不过后来忍住了没说。”
“三两,那你说咱们努力一下,就不能把生产的难关给攻克掉吗?”邱鹏程问道。
“邱哥啊,我对于机械制造这个行业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但是给我的感觉,貌似确实有些难。”陈三两说道。
“其实说白了,咱们目前在仿制的能力上已经是非常的强了。最起码咱们拆完了,拿着皮尺量,还掌握不好尺寸吗?”
“但是这里边有个啥情况呢,这么些年了,为什么咱们造的车在性能上还是比不过进口的车子?”
“我个人认为,其实并不是在设计上,咱们的设计比他们落后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在制造技术上,咱们落后人家太多。”
“这么些年了,咱们都没有追赶上人家。现在就算是改革开放了,能够缩短一些咱们的路程,可是又能缩短多少呢?”
“我所担心的是啥呢,咱们确实是能够引进。然后从国外进口全部的配件,到国内组装呗。但是这个耗费的外汇可就是非常多了,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肯定就是国家重点项目。”
“其二,如果咱们长时间没有把制造技术给提升起来。那么咱们能够保持多久的追赶劲头儿?三年、五年,还是十年?”
“所以这个事吧,就算是我也不知道该给什么样的建议。这两条路各有优缺点,还得你们一厂统一好意见,然后再跟方叔汇报,最后拿出一个章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