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聘见状,心急如焚,连忙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掌柜的,请务必也为我预留一些粮食,军中急需。”
掌柜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慢悠悠地说:
“方才将军犹豫不决,错过了良机,如今粮食已有人捷足先登。不过嘛,若文都尉愿意出更高的价钱,小店倒是还有些许私藏,可供将军应急。”
此言一出,文聘的眼中仿佛有火焰跳跃,怒意难掩。他身旁的亲卫见状,更是按捺不住,剑已出鞘,寒光闪闪,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压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卫士如同疾风般掠至文聘身旁,附耳低语了几句。文聘的脸色瞬间由阴转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
他迅速下达命令,带着亲卫们匆匆撤离,仿佛有更重要的事情亟待处理。
而那自称李渊的商人,望着文聘一行人匆匆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似乎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并不以为意。
数日之间,这则消息如同春风化雨,迅速渗透进了宛城的每一个角落,大街小巷上,人们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活力。家家户户开始翻箱倒柜,将平日里省吃俭用积攒下的粮食一一搬出,准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商机中大赚一笔。
那位神秘的商人,李渊,仿佛拥有无尽的财富与决心,对于蜂拥而至的粮食,他非但没有丝毫的厌倦与挑剔,反而以更加慷慨的姿态,一一以高价收购,其出手之阔绰,令人咋舌。
他的行为,无疑为这座饱受饥荒困扰的城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即便是买空了全城的粮食,李渊的胃口似乎仍未得到满足,他多次深入民间,亲自询问各家各户是否还有余粮愿售。
这份执着与坚持,让人们对他的身份与目的更加好奇,同时也让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百姓下定了决心,纷纷将手中的粮食换成了沉甸甸的银两。
在这场粮食交易的热潮中,也不乏一些心思细腻、眼光独到的“大聪明”
。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李渊话语中的另一层含义——兖州的战事将是一场持久战,粮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