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军令难违,后金军上下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只能加快手中的活计,争取在午夜前把营地建起来。然后好美美的睡上一觉,否则在这冰天雪地的野外是真扛不住了。
巴雅喇之所以这么着急要攻城,不仅仅是为了要引诱杨林来劫营,主要是担心天气酷寒人马受不了。因为在下午时,他发现西北方向的天空铅云层叠、寒风凛冽,天地间不时卷起一团团夹扎着枯枝败叶和泥沙的雪雾。便知道这是大风雪来临的前兆,这对后金军来讲不是什么好事情。
此时辽东地区地广人稀,冬季气温要比后世冷得多,寒冷的周期也长。在最冷的腊月,也就是俗称的“三九天”。夜间气温降到四十多度是常事,甚至个别地方达到零下五十多度也不稀奇。即便在白天气温也在零下三十多度。地上的积雪冻得邦邦硬,走在上面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所以说后金军虽然有御寒经验和衣物,但在野外谁也不敢保证不被冻死冻伤。杨林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要利用酷寒给后金军来个“下马威”,挫挫他们的锐气。
巴雅喇做为主将当然知道严寒的厉害,不过他没和扈尔汉明讨论这点。讨论了也不能阻止风雪的到来和撤军回去,反倒是对军心和士气不利。
巴雅喇还担心明军会有援军到来,虽然明军普遍战力孬弱,但杨林手下的明军却让他极为忌惮。如果到时候被人家内外夹击里应外合,自己可就麻烦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攻下叆阳,这样才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另外他也担心粮食补给出问题。此时后金军的粮食补给一部分来源于八旗屯垦,另一部分则靠劫掠敌方百姓。在正常年份下,后金的粮食也只能做到自给自足没有剩余。
如果对外征战或是遇到年景不好,他们的粮食就极为紧缺,所以要依靠渔猎和采摘来弥补一部分粮食缺口。即便这样也不能完全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依靠劫掠敌方百姓来获取粮食,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并不稳定。若是遇到敌方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那么他们这条渠道就会断绝。
本来努尔哈赤是给巴雅喇调拨了充足粮食的,可巴雅喇认为兄长率大队人马远征更需要粮食,所以一拍胸脯说自己只携带一个月的粮食就行了。在这个时间内兄长怎么都能平定叶赫叛乱了,而自己也能攻下叆阳,没什么可担心的。
努尔哈赤见巴雅喇言之凿凿的也不好再说什么,自己的大军也确实需要更多的粮食,所以就答应了下来。
按照以往的经验,汉民百姓在得知后金军进犯后,习惯把带不走的粮食都挖坑埋起来。因此后金军凭着超常的野外寻踪本领能发现大多数埋粮之地。
可这次巴雅喇失算了,他没料到杨林把“坚壁清野”一事做的够狠够绝,别说粮食,连一口水井都没给他留下。所有的物资全都转移到城内,城外只剩下茫茫的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