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古代新闻》

姜清霞微微一笑,发动了马车,马车开始加速,向着陈晋家的方向驶去。

在马车上,几个人开始密谋,他们计划利用各自的资源和关系,来获取案件的更多信息。陈晋打算回家向他的父亲打听案件的细节,而柯珂珂则打算利用他在仵作房的关系,来获取更多的线索。霍青青则负责整理和分析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随着他们的计划逐渐成形,马车也驶入了陈晋家的院子。几个人下了马车,他们知道,他们即将开始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调查,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凶手,为粘罕大帅的死找到真相。而他们的故事,也将随着这场调查而展开,成为这个小镇上流传的新传奇。

古代报纸很早就有了。

古代,从汉代,就开始有邸报。

从宋代起,官报发布制度日益完备,邸报的名称开始出现。《宋史》、《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籍中都引有宋人对邸报发行情况的论述。苏东坡的 “坐观邸报谈迂叟, 闲说滁山忆醉翁”(《东坡集》),曾以“邸报”一词入诗。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报状或除目,由诸路州郡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传发。当时常驻首都的进奏官约120~150人,受上都进奏院管辖。他们按照各个时期不同的规定,每日、每 5日、每10日或1月发报1次。发报前由门下省给事中负责审核, 称“判报”。 邸报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省寺监司等机构的工作报告和边防驻军的战报等。宋代政府十分注意对邸报传发工作的控制。宋哲宗(1086 ~1101在位)时,规定邸报的内容限于 “常程申奏及经尚书省已出文字”,“其实封文字或事干机密者,不得传报” (《宋会要辑稿》刑二上)。宋徽宗(1101~1126在位 )时规定:“敕黄门下臣僚章疏,自合传报:其不系敕黄门下臣僚章疏,辄传报者,以违制论” (《宋会要辑稿》刑二上 )。宋孝宗(1163~1190在位)时规定:有关“军机”及“边机”一类的文字,一律“不录送”门下省,以免在邸报上泄漏(《宋史·孝宗本纪》)。早在宋真宗咸平二年 (999)就规定了由枢密院事先审查样报,通过“ 定本”,然后方准传发的“ 定本”制度。邸报的正本只发至各级政府部门的长官,长官以外的官僚和士绅所看到的往往只是它的抄件。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抄写的,只有一小部分稿件以“ 镂版”的方式印发。宋代的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非法出版的非官方报纸。主要在首都汴梁 (开封)和临安(杭州 )发行,刊期不定。小报是当时人们对这类报纸的泛称。有时也称之为“新闻”,使“新闻”这一名词开始和报纸联系了起来。小报的发行者通常是各地驻在首都的进奏官、 使臣、 政府机关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主人。材料来源于在宫廷内部和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通报新闻的“内探”、“省探”和“衙探”。其内容主要是政府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官报不准备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皇帝诏旨、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事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晋家灯火通明,父子俩的对话在夜幕中显得尤为清晰。陈晋焦急地看着父亲,眼中满是求救的光芒。

陈晋:“爸,您可得帮我想想办法,这个案子要是写不出来,我在姜清霞面前可就丢大人了!”

陈猛冷哼一声:“你这小子,好歹也是我陈猛的儿子,怎的就这么没出息?连个文章都写不出来。”

陈晋急切地解释:“爸,您不知道,这个案子背后的水有多深,我不敢乱写,万一触了谁的逆鳞,咱父子俩都得遭殃。”

陈猛沉吟片刻,终于点头:“好吧,你先说说你知道的情况。”

陈晋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案子的线索:“这是我从粘罕那家伙手下的一个小伙计口中套出来的,说是粘罕最近跟一个神秘人物频繁接触。”

陈猛接过纸条,眉头紧锁:“这粘罕我倒是听说过,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他跟谁接触,想必不是什么好事。”

陈晋点头:“是啊,爸,我担心这背后有更大的阴谋,所以不敢轻易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