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梅洞寨见闻

尚未走入寨内,就见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上百兵丁与一些男女青壮,正在面朝这道的寨墙之处修筑瓮城,其实首先要感谢的,就是那鞑子副千户苏合,他已经准备了大部分的石材,砍伐、堆积了几乎全部的材料,目的就是在梅洞寨外修瓮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按军民府的意思,这里将要建造成攻伐凌霄城的前锋大营,大量的物资已经先期送抵,后续还将有更多的物资要运来,如今的梅洞寨比长宁军控制时期扩大了一倍,北面是旧寨,南面则是新寨,一半造了仓廪,另一半计画造兵营,但现在还是空着。

有现成材料,加上韩亮对所有参与修建瓮城的百姓“管饱”,充分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因而瓮城的修筑速度很快,已有两米多高。只见约摸二十余个腰粗膀大的汉子半裸着上身,青筋毕露,一边吆喝一边推着载着沉重石块的独轮车,运往寨墙之下,一堆的木匠、石匠、铁匠或是丈量尺寸,或是锯木、砌墙、打铁,忙中有序,十几个大脚婆娘则在寨门之内生火烧水做饭,茶香四溢,不时有粗嗓门的咒骂声传出老远。

不过,李芗泉也注意到,每一个外出的百姓,都要接受严格的检查,寨外的田野之上,也不时有巡逻的兵丁走过,表明这里还是一处两军交锋的战场。

伍思成三人被韩亮安排兵丁带去住处,李芗泉便总算解脱了,这一趟下来,异常兴奋的伍大人可是一路跟他唠叨个没停,仿佛许多年不曾讲话要一次讲个够似的。

王散一家老早就在寨门口等待了,不过离开三天,但他的内子再见到王散时,已经在眼泪汪汪,似乎离开了三十年还不止,倒是其儿子王进,与几天前的略带些青涩相比,要成熟了那么一分半分,也许,在战场上走过一遭,是人都会有所变化。

李芗泉看着这一家子,便对王散说这里不用照顾,先回吧,王散稍稍告了下罪,拔腿就离开了,只有陈再兴带着七哥与一什垦兵,时时跟在李芗泉左右。

再往前走,与上次来不同的是,寨内已经完全恢复了生活的气息,不仅各家店铺都开门做生意,街头巷道也偶尔有货郎出没,什么卖豆腐、卖点心的,也有剃头匠、补鞋匠之类的,不一而足。

各酒肆也正常开业,不过有一个现象就是生意普遍较差,更是绝无一个身着公家服饰的人员在其中落座。其实在宋朝,尽管各城市内的餐饮业很发达,大小酒店遍布大街小巷,官员却不敢进酒店吃喝,因为宋朝有一个老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为官者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管公款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

现在虽然朝廷不在了,但长宁军中的文武皆秉持了这一原则。

街上匆忙往来的居民杂役,与上次李芗泉见到的相比,虽然少了些惊慌,但脸上的表情仍是差不多,带着点麻木不仁甚至可以说是呆滞的神色,处处表明这里的民众,对长宁军的到来,还没有从心底接受。

唉,大概被元朝统治了一段时间,他们已经被杀怕了,长宁军的到来,表面看起来是解救,但这些百姓的内心,可能心中更明白,这天下已是大元的,长宁军迟早会被消灭殆尽,也许明天、也许后天,来自草原的骑兵,就会展开疯狂的报复,这不过区区几百号人的长宁军,能将梅洞寨守得固若金汤吗?

街上依旧有巡逻的长宁军队伍不时经过,起到警示奸细宵小、维护治安的作用,但比起外面的巡逻兵丁,神情似乎温和一些,竟也能偶尔见到搀扶年迈老人返屋的兵丁,用一句后世的话,有些人性化吧。

同时,李芗泉也注意到一个细节,比起前些日子寨内青石板的街面上遍地黄白之物,现在已经不见了踪影,看来韩亮花了大力气整治这寨子。

拐到靠南的地方,远远的就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走近一瞧,只见几名铁匠师傅正吆五喝六,煅打着兵器模样的物什,十余名学徒奔进奔出,或是拉风箱,或是取料,或是递工具之类,忙得不亦乐乎。

一名老师傅正捧着把贼亮的钢剑道:“这把五十炼,还差不多!”

反射的太阳光耀眼得很,一看就是把好剑,正好路过的李芗泉也点了点头:“好一把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