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真实用意

我这也是道听途说,只怪当时未辨真伪,就信以为真了。将来回镐京,我定会向国王与臣民作解释,大宋还在,鞑子长不了!”

易云霄对崖山海战的消息,也多是从鞑子的劝降信中得知一二,并不具体,他也曾一度认为这是鞑子的伎俩,但听这特使说得一板一眼,却是从侧面印证了这些年来再无宋帜飘扬的事实。

不过,那所谓的陆丞相庶子一行到达子虚乌有的三佛齐,却是第一回听说,易云霄“哼”了一声,也不在此事上纠缠。二人又详谈了一些见闻,此时易云霄却是又换上了另一副面貌,还有些许微笑:“今日请贵使来乃是解惑。”

于是,易云霄细细询问东婆罗国的朝廷、兵马、官吏之事,甚至民工商、风物景致等,也不曾漏过。李芗泉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双方的距离似乎有所拉近。

“如贵使所言,这东婆罗国却是国富民强,由不得吾不欣慰,我有一言,如若贵使回镐京,替易某向上官国王禀告一二”

李芗泉隐隐开始明白了,这才是今天统制找自己的真正原因所在,所有的话,只有接下来的这句最是关键,于是他便应了一声:“统制请讲,我会尽力而为。”

易云霄郑重中带点谦和道:“据特使所言,贵国兵强马壮。本统制有一事相求,请特使向上官国王禀明,现大宋有些艰难,然则两国皆是炎黄贵胄,望上官国王能助我长宁军,匡复大宋社稷!”

李芗泉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那东婆罗国在这个时代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如果真有,他倒愿意帮上一把,现在他哪里敢应承,只有支支吾吾的说:“此事。。。。。。我不敢自作主张,再者,我孤身一人,如何返回镐京,也是一件不易之事。”

易云霄伸手拦住李芗泉后面的话:“长宁军虽兵寡将少,但替特使配上两什随从的壮士还是有的,如此便从本统制的亲卫队中,抽调二十员悍勇之士,作为特使卒子,你可随意使唤,再资助官银千两,以助特使返回镐京。可行?”

听到此话,李芗泉苦不堪言,他想干脆一把答应了,自己不是一直想着离开凌霄山,逃出蒙元的统治区域吗?现在既然眼前这位将军要帮自己,为何不答应?到时天南地北,谁还管得着自己。可李芗泉还算是一个讲信义之人,尤其长宁军作为遗宋最后一支兵马,他不想欺骗这帮说忠心也罢固执也罢的一群人。

想到这里,他真心的佩服这位统制,竟然能在南宋灭亡八年后,还能继续支持,这不光需要勇气、胆略,还需要资源与人脉,因此,他更不能去骗他们。

这一刻,李芗泉的脑海里浮现出南海那波涛万里的印象,那么,理由来了:“统制大人,恕我直言,此事恐怕难以成功,人若少了,起不到作用。东婆罗国距广州府有数千里之遥,其间隔着险恶比鞑子尤强百倍的汪洋大海,我婆罗国大军一旦北上,必陷入粮草不继、水土不服的窘境,届时怕只怕尚未与鞑子交战,自己已然败了。”

古时的航海技术比不得后世,在近海打打鱼是没有多少问题,但派大军渡海远征,其结果不说九死一生,也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易云霄想想也对,这倒是个现实问题,他便没有穷追猛打,毕竟,比起请求东婆罗国派遣援兵这种八杆子都打不到的事,还是把握眼下比较实在,于是他已有心放过李芗泉:“既然如此,此事暂且不提。我已查明,昨日之战,特使以微弱之力克敌于梅洞寨外,居功至伟。此战本乃大宋与鞑子的恩怨,但特使非但未作壁上观,反而拔刀相助助我长宁军,多谢特使义举,吾这里有礼了!”

说罢,他真的起身对李芗泉作了一辑,这让李芗泉急得手忙脚乱,他甚至还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统制大人,这如何使得!正如大人所言,我也是汉人,如何能忍受鞑子的欺凌,天下汉家男儿,皆应团结一心,共御蒙元铁骑!”

易云霄哈哈大笑:“天下汉家男儿,皆应团结一心,共御蒙元铁骑,说得好!特使此言,好胆气!我略备些酒水,请李特使入席,我们好生聊聊。”

听到这一句话,李芗泉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如此,在长宁军这里,还能捱些日子,嗯,看能不能想方设法弄得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