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一千多万两

“一千六百万两银子中,朝廷在两淮征收的盐课是两百多万两银子。”

“那一份是不能少的。”

“此外,两淮盐务覆盖之地很大,盐商贩盐要有引窝,需要出钱购买。”

“盐引亦是需要缴税。”

“还有各个关卡的费用。”

“还有打通引岸卖盐之地的费用。”

“还有今岁之盐不一定可以卖出去的隐患。”

“……”

“大体上,一千六百万两银子,抛出各种各样的成本支出,盐商每一年可赚七八百万两银子不难。”

“扬州知名的盐商,大都是运商,他们的利润比起盐场里的场商更大。”

“而盐商之中,以四大总商为首的大盐商可以占据其中七八成的好处。”

“那就是五六百万两银子。”

“利银上,四大总商他们每年赚一百万两银子很是轻松。”

“如果手段苛刻一些,赚的银子只会更多。”

“百年来,日积月累,千万家资并不难,甚至于数千万家资都有可能。”

秦钟吃着手中的鸡块,将盐商赚取巨利的过程说道一二,其实并不难理解。

贩盐!

就是赚取差价。

如果买盐的人多了,盐的价格再高一些,利润就更大了。

刚才所言的数字还都只是简单算一算,其中若是某些环节出现问题,银子的数目就更不一样了。

“七八百万两银子!”

“利银!”

“如果他们将盐引的盐都卖掉,一年可以赚那么多。”

“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两淮之地,朝廷收的盐课才两百多万两。”

“盐商们还真有钱,先前京城之内,听小神医你说过江南盐商百万两家资不为豪富。”

“如今更为开眼。”

“一年两百万盐引,全部卖掉,他们可以得利那么多。”

小主,

“可惜。”

“两淮这里的盐务非那般艰难。”

“盐运使司那里所言,自父皇御极以来,江南这里的盐引增加不显,也就从一百九十万张盐引增长至两百万张。”

“然!”

“父皇曾于我送来一份文书,上面有林如海近年来探查的盐务消息。”

“两淮之地,除了每年两百万张盐引之外,私下里还有每一年预提的盐引。”

“盐引预提!”

“不是没有先例,然次数不多。”

“除非遇到灾荒年份,预提盐引,汇聚银子。”

“或者今岁的盐卖的相当好,十月份、十一月份就将两百万张盐引的盐卖完了。”

“是以,也可预提盐引。”

“有些盐引预提,留名在册,朝廷所知。”

“有些预提的盐引,却不为在册,朝廷也不清楚,林如海在两淮之地为巡盐御史,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查清那些盐引的事情。”

“若非一些事情,林如海的速度可以快些!”

小神医所算的数字,小胖子自己也有粗略算过,大体差不多,而且小神医算的似乎还要精确一些。

小神医于盐务上的事情,果然了解不少。

如此,许多事情说起来就简单了。

有些事情,算是那样算。

真正施为起来就不是那样简单了。

吃着手中的鸡翅、鸡腿,小胖子话锋一转,说道另外一件事,如果只是正常的盐引买卖,只要那些盐商老实些,盐务官员老实些。

便是没有大问题。

盐商获利是多了一些,然而,数十年来,盐商多有主动捐输,更有皇爷爷当年南巡的时候,主动进献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