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田喜道:“正愁丰年粮食卖不上钱。想不到大将军连这个都考虑到了。真是仁德。”
“谢谢兄弟告知。等我们晒干了粮食,就卖给亭长。”
夫妇二人与李耕分开,继续往田间而去。
陈田实在感激张霸,不住说道:“我们以前是司马氏的部曲,所以不用担心粮食价格问题。但普通的百姓,遇到丰年就会被粮商盘剥,贱卖粮食。等到了灾年,粮食价格又高的离谱。平头百姓,总归是搞不过粮食商人的。”
“去年干旱,大将军补给我们粮食,又平抑粮食价格。今年丰年,大将军又出公道的价钱,购买粮食。大将军有心,真是有心。只恨我们冀州百姓,晚了很多年,才被大将军收入帐下。”
“相反。并州、司隶等地的百姓,被大将军收入帐下已经多年。多享了很多年的福分。”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陈田一家早就成为了张霸的忠实簇拥。陈田对张霸赞不绝口,喋喋不休。
说个没完。
他妻章氏在旁,也不嫌他啰嗦,反而满脸笑容,时不时的附和一句。
惹得陈田谈兴更浓。
夫妇二人把田里的水稻杆子装车拉回了家中,又花了几天时间,晒干了稻谷。
因为要卖给张霸,他们用心的很。保证晒的干干的。如果没晒干,重不说,还得腐烂了。
而似他们夫妇的。整个冀州多如牛毛。
百姓种地,最怕粮食低贱。又因为今年粮食丰收,谷仓放不下。
他们卖给了张霸,就不用扩建粮仓,又能脱手卖个好价钱,两全其美。
就是这些个百姓的粮食,仿佛海纳百川一般,汇聚向了官府。冀州各郡各县,留下部分粮食,作为备用。大部分的粮食,则送往邺城,或是前线,作为军粮。
张霸去年调遣了天南地北的粮食来到冀州。而今年冀州粮食大丰收,只一州之地,就可以供养他在河北的数十万大军。
不用从别的地方,调遣粮食过来。省下了许多的工夫。
……………
邺城。
今年粮食大丰收,张霸又大撒币,用公道的价格收取百姓手中的粮食。使得百姓手中有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