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鸣剿匪之战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非常顺利,定广、洪边的仲苗很快得以平定。

剿匪大军连战连捷,捷报一封接着一封上报朝廷。

只是慢慢的他就笑不出来了,剿匪容易安抚难。

剿匪之后各方面的安抚都要巨额花费,没有钱根本寸步难行。

而且由于他的这种行为,更加激怒了各地苗民,使得汉苗关系更为紧张。

一年后,肃清贵州省内危害最为严重的仲苗、红苗的战略方针也彻底失败。

贵州省的情况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实际上,苗民作乱的根源,确实有一部分贵州各地卫所营哨势力大减的原因,但这部分其实只占少数。

更多的还是因为各苗民村寨人口日益增多,这几年又天灾人祸,苗寨里粮食不够吃。

这些吃不饱饭的苗民就只能依靠当地有粮的土司、大户、商人接济过日子。

他们实际上就相当于开海之前的倭寇。

真正作乱的,都是他们背后之人。

张鹤鸣一味的想用铁血手段来镇压苗民的叛乱,自然只会更加激化矛盾。

只是张鹤鸣就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一般,誓要对苗民追杀到底。

万历四十五(1617年)二月,贵州巡按杨鹤上奏请求‘申饬用人’之法治苗。

所谓的‘申饬用人’大概意思是说,:黔中八番之地交错复杂,夷汉杂居,四方的亡命之徒众多,而且所有的粮差、驿站等供应事务繁重,都由卫军负责,而卫所官员众多,互相牵制,日益削弱,最终耗尽。他历查诉讼文书,发现苗仲之民出来劫掠,没有一件事不是有人与其暗中勾结的。因此想要教化夷人先要从汉人开始,想要教化汉人要从选用优秀官吏开始。具体包括:其一,重视郡守弹压的权力;其二,重视州县官员的选拔;其三,重视司道方面的任命。

其次杨鹤还认为,黔中到处都是夷人,内廷的金钱接济不上,动不动就说要大力围剿根本不现实。

四川、湖广额定给贵州的军饷不来,就算有韩信、白起这样的名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目前的计策,紧急的在于治标,也就是大力围剿;长久的计策,紧急的在于治本,也就是用人。

从杨鹤的奏折中就可以看出,他已经意识到了张鹤鸣战略的问,也意识到苗乱的根源,其实是官乱。

但可惜他的奏折并没有引起任何风浪。

万历四十五(1617年)五月,贵州两江的苗王望烈,因受不了张鹤鸣镇压苗民,于是纠集苗众围攻施秉县城。

此事也标志着苗、汉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零星劫掠演变成了有组织的攻城叛乱。